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四期

鲁甸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 发布时间:2009-01-22 来源: ]
鲁甸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刘顺存[1],蒋顺芬
(昭通市鲁甸县畜牧兽医局,文屏镇657100)
 
  摘要:畜牧业在鲁甸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鲁甸县畜牧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鲁甸县畜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科学养畜水平不高,重生产,轻流通,已极不适应当前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大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议;鲁甸县
 
概述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鲁甸县的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调整和优化畜牧业结构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战略选择,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鲁甸县的畜牧业已从过去的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适时提出健康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及时制定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是鲁甸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鲁甸县情概况
2.1自然概况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昭通市的西南门户。东连贵州省威宁县,南部与本市昭阳区接壤。县境东西宽50km,南北长60km,国土面积1487km2,距省会昆明市403km,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2社会经济概况
    鲁甸县下辖12个乡镇,84个村(社区、办事处),1637个村民小组。2007年全县乡村户数88490户,乡村人口数382984人。年末耕地总资源32250.3hm2,农作物播种面积43406hm2,粮食总产115523714kg。
2.3畜牧业概况
    2007年年末,全县大牲畜出栏15266头(匹、只),年末大牲畜存栏70492头(匹、只),年产肉1822811kg;生猪出栏124203头,年末存栏159153头,猪肉产量12597555kg,羊出栏27550只,年末存栏48727只,羊肉产量483353kg;家禽出栏298907羽,年末存栏392015羽,禽肉产量480847.5kg。畜牧业产值1.6亿元,占农业产值的30%。
 
鲁甸县畜牧业结构现状
    鲁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鲁甸县畜牧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属于较为典型的农区畜牧业,总体畜牧业结构呈如下特征:
3.1生猪生产占畜牧业的比重最大
    据2007年统计资料,全县年未牲畜存栏(不含家禽,下同)278768头(匹、只),生猪存栏159153头,占全部牲畜存栏的57.1%,猪肉产量12597555kg。占肉产量的84.5%。
3.2牛羊生产稳步发展
    据2007年统计资料,全县2007年年未牛存栏58167头,年产牛肉1711345kg。羊存栏48727只,年产肉483353kg。
3.3其他畜禽属零星饲养
    家禽及其他畜禽,规模较小,大多数属于农户家庭零星饲养,所占畜牧业比重较小。
 
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综观鲁甸县的畜牧业结构现状,属于传统的农区畜牧业,结构单一,规模较小,商品化程度低,科学养畜水平不高,重生产,轻流通,畜产品加工薄弱。在整个畜牧业结构中,以生猪所占比重最大,牛羊次之,其他畜禽则呈零星分布。
    这样的畜牧业结构,是由当地相对贫困落后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生猪业是广大农村群众最主要的肉食品来源,而由于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广大农民群众都是以自我饲养生猪来满足猪肉的自给。牛则是农村重要的役用牲畜和当地回族群众的重要肉食来源,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其他畜禽则相对饲养量较小。
    不难看出,这种传统的畜牧业结构,已极不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严重的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进行结构调整,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必将迟滞缓慢,随之影响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因此,必须及时、合理、科学的进行畜牧业结构调整,采取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才能促进全县畜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鲁甸县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5.1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畜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原则。
5.1.1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中央、省、巿、县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促进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广大群众经济收入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1.2调整原则
    面向巿场,合理布局,科学调整。坚持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大力促进科学养畜水平,走基地化、规模化、巿场化的产业化发展路子,提高经济效益。在进行结构调整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充分尊重发展规律和农民的意愿与经营自主权,加强指导与服务,切忌搞一刀切和强行调整。
5.2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与措施
5.2.1继续稳定生猪生产
    生猪生产,历来是鲁甸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肉食品来源和经济收入渠道。发展好生猪生产,对于保障广大群众的肉食品来源和城镇居民职工的肉食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畜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绝不能轻视生猪生产,必须继续抓好生猪生产,确保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在当前的情况下,首先应进一步抓好生猪人工授精,大力推进生猪品种改良,提高良种覆盖率。其次是大力推广科学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科学养猪水平与养猪效益。在具体操作上,可采取建立示范户和示范小区的方式,以点带面,以较小的投入,扶持条件较好的养殖户和村社,带动大面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推广效果。
5.2.2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当前,鲁甸县的黄牛养殖有了很大的进步,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主要是广大群众的养牛意识和观念,已从过去传统的以役用为主的养牛,向现代的以肉用商品化养殖发生变化,许多群众养牛,不再是犁田拉车,而是瞄准了赚钱。同时,已有不少农户摈弃过去的零星饲养,开始不断扩大规模,逐步向规模化养殖发展。另外,在肉牛的商品流通上,也开始出现一些营销贩运大户和专业户,专门进行牛的营销贩运。在牛肉食品的深加工上,现在已有理世食品厂和金牛牧业公司两家企业进行深加工,这些,都是鲁甸县养牛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发展肉牛养殖,不仅顺应了鲁甸当前广大群众的养牛发展趋势,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巿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是牛肉食品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食品的新观念,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首选肉食品之一,需求量大,并不断稳步增长;二是肉牛养殖以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为主,精料消耗极小,对粮食的需求量不大,是完全的节粮型畜牧业。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对于缓解人畜争粮矛盾,为鲁甸部分困难群众解决温饱,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三是鲁甸秸秆资源丰富,若加以充分利用,可较好的提供部分稳定的饲料。
    因此,应抓住当前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力争把肉牛养殖尽快建设成为一个富民富县的新产业。
    发展鲁甸的肉牛养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黄牛冻精改良为基础,大力加强黄牛品种改良。通过这些年的推广,黄牛冻精改良已逐步推开,深受广大养牛群众欢迎,改良面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下一步工作,应继续加强改良点增设扩建,使改良网点全面覆盖全县,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需求。同时,应继续加强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受胎率,降低复配率;第二,引进推广先进适用的养牛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牛科学水平,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第三,大力推广农田种草,为养牛业提供营养丰富、来源稳定的饲草。
5.2.3大力发展土鸡养殖
    鲁甸的本地土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所产鸡肉、鸡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安全无污染,深受消费者欢迎,销路好,巿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但目前鲁甸的养鸡业发展还比较薄弱,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今后应大力发展养鸡业。应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发展鲁甸的养鸡业:一是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实现规模化养殖,大力提高养鸡数量;二是引进推广先进的养鸡新技术,提高科学养鸡水平;三是加强品种保护和品种选育,培育蛋用型、肉用型专用品种,提高本地鸡的生产率;四是通过发展重点户和专业户,坚持“大户+示范户”、“公司+农户”的模式,打造品牌,形成靠规模化促进发展的局面。
5.2.4大力发展其它养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选择趋向多样化。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应引导发展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如肉鸽、乌骨鸡等。
5.2.5大力推广农田种草养畜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推广农田种草,不仅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优质饲草保障,也可有效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在充分利用当地秸秆资源的同时,应大力推广农田种草养畜。农田种草具有产量高而稳定、营养丰富等优点,同时,还可起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多方面的效益。通过近年来的推广示范,农田种草已开始受到群众的认可和欢迎,今后应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农田种草养畜。从以往的情况看,农田种草还存在管理不善、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采取切实措施,指导群众提高种草养畜水平,提高牧草的利用率。
5.2.6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
    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加强全县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改革服务模式,鼓励科技人员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改良、防疫、饲料等有偿服务。
5.2.7建立健全流通服务体系,抓好畜产品流通及深加工
    鲁甸的畜产品商品率低,流通不畅,与相关的流通体系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今后要加强畜产品流通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改变过去那种“重生产,轻流通”的思路和做法,通过扶持养殖协会等专业协作组织,努力打造形式灵活多样,信息全面丰富,资源开放共享的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为鲁甸的畜产品“走出去”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县内现有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抓好畜产品深加工,提高养殖效益。
    综上所述,鲁甸目前的畜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科学养畜水平不高,重生产,轻流通,已极不适应当前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只要坚持正确的调整思路和方向,走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就一定能又好又快的推进鲁甸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作者简介:刘顺存(1964- ),男,汉族,畜牧师,专科。长期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