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三期

浅析鲁甸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 发布时间:2008-09-05 来源: ]
浅析鲁甸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庄连伟[1],朱润芳
(昭通市鲁甸县畜牧兽医局,文屏镇 657100)
 
    摘要:养猪业是鲁甸农村的传统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推动鲁甸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让传统养猪业应对“市场”挑战,保障有效供给,并成为鲁甸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鲁甸县养猪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和优势,提出可行的发展措施和对策,以促进全县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养猪业;生产现状;技术措施;发展对策
 
概述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已成为鲁甸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农民经济增收的增长点。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供求失调,价格居高不下,为养猪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是鲁甸县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养猪业作为全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通过生猪养殖小区、“三高”母猪综合示范、仔猪综示区等项目建设和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等优惠政策的落实,全县养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良种覆盖面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其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模式和较为落后的饲养管理方式,跟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有拉大之势。提高养猪业科技含量,降低养殖成本,进一步加快其规模化养殖、产业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是当前要直面的课题。
 
鲁甸县养猪生产现状
2.1 养猪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鲁甸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而增加。在党和政府一系列加速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鲁甸县养猪业发展取得了多年持续增长的好成绩。2007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5385.2t,其中猪肉产量达 12597.6t ,生猪存栏达到159153头、出栏124203头。 2007年,全县养猪业产值达1.6亿元,占畜牧产值2.03亿元的 78.8%,人均占有猪肉31.9kg,养猪业已成为鲁甸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2.2 品种结构现状
    鲁甸地方猪种有乌金猪,存栏数量1200余头;引进品种有巴克夏、内江、荣昌、长白达、杜洛克、约克等,其中尤以约克、荣昌居多,占生猪存栏数的50%;在长期的品种改良中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本(巴克猪×本地猪)杂交种;2006年以来,在省市畜牧部门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鲁甸县加大了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促进了养猪产业的发展。
2.3良繁体系现状
    鲁甸县从九十年代开始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开展了猪的改良工作,八十年代在龙树片区建设商品猪基地,推广猪的良种繁育和杂种优势利用,以农户建设为重点,引进优良种公猪,选育地方优良种母猪,实行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地方化,商品肉猪杂交化。目前,全县共有猪改良点189个,其中人工授精点13个,推广杂交猪5.283万头。现存栏能繁母猪1.5万头,每年可提供仔猪 22.5万余头,基本扭转了长期从四川购进仔猪的局面。
2.4 饲料资源现状
    鲁甸是一个农业县,实现农牧结合是确保全县粮食安全战略的关键环节。县委、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基础地位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近10年来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1552万t,但人均粮食占有量仅292kg。有各类青绿多汁饲草饲料6000万kg,资源不足仍是制约全县养猪业发展的瓶颈。
2.5 市场现状
2.5.1 活猪交易
    鲁甸县没有专门的活猪市场,其交易均在全县12个乡镇的18个农贸市场摊点进行,或由商贩上门收购。2007年出栏生猪124203头,出栏率85.5%,其中自食5.5万头,外调商品猪6.5万头,商品率达52.42%。
2.5.2 肉类销售市场
    2007年,全县有资质定点屠宰场(点)1个,有肉类零售市场或摊点26个。2007年肉类零售总量约为1000余吨,其中猪肉占80%以上。
 
存在问题
    鲁甸县养猪业虽然连续取得多年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受资源、技术、加工、市场和投入等因素的限制,出栏率、饲料转化率、商品率均较低,经济效益不高。
3.1 资源短缺
    一是本地生猪产肉不高,瘦肉率只在45%左右,没有市场竞争力;二是生产力水平不高,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三是人多地少,饲料资源不足,是人均资源穷县,养猪业承受着人口增长对畜产品需求的增加与提供给畜牧生产的饲料减少的双重压力。
3.2 服务体系薄弱
    鲁甸县通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也建立和规范了畜禽交易市场,使养猪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不适应现代化养猪发展的要求。一是良种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市场流通和畜产品加工体系薄弱;三是乡镇兽医服务网络建设滞后,乡村动物防疫体系脆弱。
3.3 组织化程度不高
    鲁甸养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机制不灵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渠道不畅,小生产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养殖规模小、效益差,示范场点对养殖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强。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信息体系不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少,主要靠少数商贩参与市场,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难度大。
3.4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由于市场流通不畅,缺乏龙头企业,缺乏中介服务组织,优质优价体系未能建立,农民信息不灵,生产者与市场隔绝,养猪商品率不高,养猪业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3.5 畜产品加工业滞后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鲁甸县虽然涌现几户民营肉类加工企业,但其加工仅限于火腿,由于肉类加工主要是初加工,工艺水平落后,加工量不足,大部分都以原料出售,产业链短、加工增值少,效益未能有大的突破。
3.6 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饲养上,大多数还是传统饲养方式,饲喂饲料单一,营养不全,未按需求配合饲喂,难于奏效。管理上,厩舍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对猪的生长发育、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同时存在疫病发生的隐患。
 
发展对策
4.1加强组织协调
    2004年鲁甸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4]37号文件),明确从财政拔出100万元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并每年增加2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把畜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现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协调监管作用,即政府部门在猪产业链中扶育弱势环节,协调链条正常运转的作用和养猪行业协会向养猪生产者宣传政策、提供信息、组织交流经验、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纽带扶持的作用。
4.2  推进畜牧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生猪产业化进程
    养猪业正处于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鲁甸县要以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小区为重点,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参照龙树镇种草养殖小区模式,建设一批养猪示范小区。按照无公害畜禽饲养要求,从养殖环境、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利用、疫苗及兽药的使用、病死畜及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严格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科学化饲养,安全性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鲁甸县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分散的饲养模式,不利于生产的整体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其产品在市场上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生猪生产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效益型转变,必须走规模化生产之路,推广小区适度规模养殖、专业大户、专业村或专业养殖场,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必须走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模式之路,增强肉猪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走产业化之路,将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靠产业化经营将生产的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养猪效益,增加养殖农户收入。
4.3  加强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地方猪种具有抗病力强、风味俱佳等特点,是养猪业发展珍贵的自然资源,又是价值极高的经济资源。畜牧业要在鲁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重视和发挥地方猪种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因此,在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猪杂交改良的同时,注意加强本地品种选育和保护,要本着“重点保护、分散开发”的原则,大力培育品质好、繁殖率高,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一定特色的优良猪种。
4.4  坚持依法管理
    认真贯彻《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制度》和《兽药管理条例》,整顿种猪、饲料和兽药的生产经营秩序,通过法律的手段保证种猪、饲料、兽药质量,特别要加大对种猪场(户)、繁殖种猪场(户)和饲料加工企业、销售户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种猪质量和优良饲料供应,推动种猪产业化的进程。
4.5  搞好猪病防制
    随着鲁甸县养猪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饲养量增加,密度加大,各种猪疫病相对增加,因此抓好猪病防制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搞好疫病调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消毒,实行分区多点饲养法,尽量减少疫病的交叉传染。严格疫病监测制度,确保免疫效果。开展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控制一、二类猪病的发生,逐步消灭三类猪病,实现鲁甸县猪肉生产的无害化绿色食品,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4.6  扶持中介组织,加强市场引导
    实践证明,现在“公司加农户”或“企业加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是目前鲁甸较为适宜的生产组织形式。要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就要积极建立“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模式,鼓励农民组建养猪协会,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市场连结起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五统一”即“统一贷款、统一购料、统一购猪、统一服务、统一销售”,解决农户养猪贷款难、购猪难、购料难、销售难等问题,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4.7  推广生猪健康养殖
    健康养殖是养猪生产的必然趋势,是鲁甸县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环境污染、疫情严重、相关标准(兽药、饲料和食品)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后、监管不严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客观原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的严重问题。如粪污处理不当等导致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猪群的健康,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养猪行业新的发展趋势和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我们应与时俱进,积极应对,在育种、生产和经营等模式上都应有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只有这样养猪生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4.8  扶持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
    畜牧龙头企业是连接市场和千家万户生产的纽带。县委、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对龙头企业给予扶持,集中力量培植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一批种畜禽生产、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逐渐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程度,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4.9  稳定基层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采取措施,保障必要的技术推广经费,稳定畜牧技术推广队伍,充分调动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广大的畜牧科技人员从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脱身,及时把养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推广到生产中去,不断提高养猪业的整体生产水平。进一步做好畜牧信息服务工作,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为养殖户提供市场、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养殖户了解市场动态,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养殖收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国明.新时期云南养猪业发展对策探讨[J].云南畜牧兽医,2000,增刊
[2] 杨春珂,吴金亮.云南养猪业宜走区域品牌规模化之路[J].云南畜牧兽医,2000,增刊
[3] 云南省畜牧局.云南畜牧业发展资料选编,2005年
[4] 鲁甸县统计局.鲁甸县农村经济统计年报,2007年
[5] 鲁甸县人民政府.鲁政发[2004]37号文件


[1]作者简介:庄连伟(1969- ),男,汉族,畜牧师,本科,主要从事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
E-mail:ldzlw88@163.com